馬丘比丘印加遺址園區 Machu Picchu-景點-秘魯共和國 各國特色 永嘉旅行社

景點。Attractions

馬丘比丘印加遺址園區 Machu Picchu

位於秘魯安地斯山脈環繞中的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的一座遺址,也有人稱其為-失落之城或天空之城,位於烏魯班巴河谷的馬丘比丘山脊上,海拔2430公尺。馬丘比丘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1983年,馬丘比丘古神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且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07年,馬丘比丘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因為前往遊覽者眾,園區目前每日上下午入園人數限制為6,000人,時間限制3小時。

在馬丘比丘上,有140多座完整的印加古蹟,所有的古蹟建築都是由巨大的石頭堆砌而成。印加人奉行一種獨特的建築理念,認為不應該切削大地,因此他們四處尋找適當的大石,將其從各地運送到馬丘比丘。

這些石塊之間並未使用任何黏著劑,然而它們卻能夠精確而牢固地堆疊在一起,石塊之間的縫隙甚至不到一毫米,有的甚至無法容納一張紙的厚度。數百年來,馬丘比丘經歷過無數次的地震和山洪,但古城內的建築物都安然無恙,毫髮無損。

印加人是如何將這麼龐大數量的大石運送到海拔2400公尺的高地呢?這些磨光且形狀規則的牆又是如何達到完美的接縫拼接呢?在沒有印加文字的情況下,印加文明留下了令現代人難以理解的科技智慧。

這種卓越的建築技術表現在印加人對石材的選擇、切割和搬運上。他們可能使用於大石運輸的滑輪系統、傾斜平面或者可能是專門設計的道路。此外,他們對石材的精確切割和堆砌技術也是印加建築的一大特色,可能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和石刀。

儘管現代科技可以解釋一些建築奇蹟的原理,印加人在當時所展現的技術智慧仍然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團,並成為馬丘比丘這座古老城市中令人驚嘆的一部分。

馬丘比丘的建造時間尚不確定,但一般認為是在15世紀初,由印加第九任皇帝帕查庫蒂(Pachacuti)下令建造。馬丘比丘被認為是印加帝國的宗教中心或皇家避暑勝地。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征服了印加帝國。馬丘比丘在西班牙統治期間被遺棄,並在幾個世紀後被叢林所淹沒。1911年,美國考古學家希拉姆·賓漢三世(Hiram Bingham III)率領的考察隊在烏魯班巴河谷發現了馬丘比丘。希拉姆的發現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馬丘比丘也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歷史遺址。

文化

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的傑出代表。印加文明是南美洲最偉大的文明之一,它以其精湛的建築技術、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聞名。

馬丘比丘的建築體現了印加文明的高度發展。遺址內的建築多為石造建築,石塊之間的接縫幾乎看不出來。馬丘比丘的建築也體現了印加文明的宗教信仰。遺址內有許多太陽神廟、月亮神廟等宗教建築。

建築馬丘比丘的建築主要由石塊建造而成。遺址內的石塊大多由花崗岩製成,石塊的大小不一,但都被切割得非常精細。石塊之間的接縫幾乎看不出來,這表明印加工匠的建築技術非常高超。

馬丘比丘的建築風格具有印加文明的特色。遺址內的建築大多呈梯形或階梯狀,這與印加文明的建築風格相吻合。

馬丘比丘的主要建築包括:

太陽神廟(Temple of the Sun):馬丘比丘園區內的核心建築,是印加太陽神的祭祀場所。

它不僅是印加文明的傑出代表。太陽神殿展現了典型的印加建築風格,包括巨大的多邊形石塊,精細的切割和精心擺放。石塊之間的連接非常精準,呈現出印加人在石工藝方面的高超技藝。太陽神殿的主體結構包括一個半圓形的建築,其外部牆面被巨大的石塊所覆蓋。這個半圓形建築可能代表太陽的形狀,與印加文化中對太陽崇拜的重要性相關。

瓦納比丘月神廟(Temple of the Moon:馬丘比丘的另一座重要建築,位於瓦納比丘(Wayna Picchu)的山峰上,是印加月神的祭祀場所。瓦那比丘位於馬丘比丘主城的北方,是一座海拔約2,720公尺的山峰。它矗立在烏魯班巴河谷上,提供了俯瞰馬丘比丘城市的絕佳視角。那比丘的名字意為「年輕的山」,與馬丘比丘(意為「古老的山」)形成對比。這個山丘被認為在印加時期具有宗教和宮殿功能,可能是高級官員或祭司的住所。山頂上以其巨大的岩石和複雜的建築而聞名。這裡可能包括了一些小型神殿或祭壇,其中有一個名為月神殿與月亮崇拜相關,

遊客可以通過馬丘比丘的主要入口或太陽門進入瓦那比丘。然而,由於瓦那比丘的受歡迎程度,需要提前預訂入場券。山丘的攀登相對陡峭且要求體力較好,但登頂後可以欣賞到令人難忘的馬丘比丘全景。

三窗神殿(Three Windows Palace:馬丘比丘的三窗神殿是這座古老城市中的一個重要建築,它得名於其主要特點之一:擁有三個巨大的窗戶。

位置:三窗神殿位於馬丘比丘的城市區域,被認為是印加皇室的宮殿之一,位於城市的主要廣場上。

建築風格:三窗神殿代表了典型的印加建築風格,以巨石的切割和拼接而聞名。這座宮殿的窗戶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三個窗戶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畫面。

用途:對於三窗神殿的確切用途仍存在一些爭議。有學者認為它可能是印加皇室的宮殿,也有說法認為它可能是用於宗教儀式的場所。

建築結構:三窗神殿的建築具有印加精密工程的特徵,使用巨石建造,並巧妙地擺放在一起,以抵禦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

在古代印加文明中,建築物的形狀、佈局和方位通常與宗教、天文學和印加皇權有關。因此,三窗神殿可能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宮殿,也可能是宗教或象徵性的場所。

馬丘比丘的拴日石(Intihuatana)是一塊石碑,被認為在印加文化中擁有宗教和天文學的重要性。

名稱意義:拴日石的名稱源自印加語,意為「太陽的拘束」。這表明這塊石頭可能與太陽的運動和太陽崇拜有關。

位置:拴日石位於馬丘比丘的主要廣場上,被視為該城市的中心。它是一個立方體形狀的石碑,頂部有一個突出的部分。

功能:據信拴日石的主要功能是用於觀測太陽和其他星體的運動。印加人可能使用這個石碑來追蹤太陽的位置,並在特定的日期進行宗教儀式。

天文觀測:拴日石被認為是印加文化中的一個天文觀測站,它的角度和形狀可能與太陽的位置和運動相關聯。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太陽的陽光可能會在拴日石的表面形成影子,這可能被印加人用來標誌特殊的時刻,如季節變換或重要的節日。

神聖性:拴日石在印加文化中被視為極為神聖的結構,與宗教儀式和天文崇拜有關。它可能被用來確定宗教行事曆和祭祀的時間。

保護措施:由於拴日石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現代遊客無法直接接觸這塊石碑,以防止進一步的損壞。

老鷹神殿(The Temple of the Condor)是這座古老城市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建築,以其獨特的石刻而聞名。老鷹神殿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其石刻,其中一塊石頭被雕刻成一隻展翅的老鷹,而另一塊石頭則形成了一個可以容納祭品的凹槽。這被解讀為印加宗教儀式的一部分,可能涉及祭祀和崇拜。老鷹在印加文化中被視為神獸,被認為與天空和神聖的力量相聯繫。因此,老鷹神殿可能是用於祭祀和崇拜老鷹神靈的場所。

梯田(Terraces:馬丘比丘的周圍建有大量的梯田,用於種植農作物。馬丘比丘的梯田也是這座古老城市中的重要景觀之一,呈現出印加人在農業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卓越技術。

用途:馬丘比丘的梯田主要用於農業,提供印加居民在這個山區地帶種植糧食和其他作物的空間。梯田系統不僅提供了平坦的耕地,還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建造技術:梯田的建造展現了印加人在土木工程上的高超技藝。他們利用山坡上的自然坡度,建造了一系列平台狀的梯田,以便種植不同的農作物。這些梯田運用不同大小的石塊和精巧的排水系統,有助於確保土地的穩固和有效的水分管理。

水利系統:馬丘比丘梯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先進的水利系統,包括精心設計的排水渠和灌溉系統。這使得印加人能夠在高海拔和多雨的環境中培育各種農作物。

保護土地:梯田系統不僅提供了農業所需的土地,還有助於防止因風化和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土地侵蝕。這表現出印加人在環境保護和永續農業方面的智慧。

文化意義:梯田不僅是實用的農業設施,還反映了印加文化中對自然和土地的尊重。它們被視為印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同時也是印加帝國經濟和糧食生產的基石。

馬丘比丘的梯田系統是印加文化和工程技術的一個重要遺產,也是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這些梯田為遊客提供了一個了解印加人如何在這個獨特環境中生活和農耕的機會。

天文

馬丘比丘的建築設計與天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繫。遺址內的許多建築都與太陽、月亮和星星的運行軌跡相吻合。

例如,太陽神廟的三個窗口位於太陽在冬至日升起的位置。月亮神廟的門戶位於月亮在春分日升起的位置。這些設計表明,印加人對天文學有著深入的了解,並將其融入到了建築設計中。

馬丘比丘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

遊客可以通過印加古道(Inka Trial)徒步或乘坐火車前往馬丘比丘。徒步登山是一種比較有挑戰性的旅遊方式,但可以欣賞到沿途的美麗風景。乘坐火車是最方便及主要的旅遊方式。

馬丘比丘的開放時間為每天07:00-17:30。入園有總量管制,園區目前每日上下午入園人數限制為6,000人,時間限制3小時。遊客需要提前購買門票才能進入遺址,園內遊覽必需有執照導遊帶領,7、8、9月是旅遊旺季,門票為實名制需帶護照進入,

園區內遊客不得穿裙子及打傘,園內也沒廁所,廁所只有在大門口外,通常在內遊園約2小時至2.5小時。馬丘比丘園區內如要登瓦那比丘(月神殿),也需另預約及購票,每天入園有總量管制,每天上午二梯次,每梯次200人,第一梯:07:00–08:00第二梯:上午10:00–上午11:00。

馬丘比丘是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歷史遺址之一。它不僅是印加文明的傑出代表,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回上一頁
線上客服
線上客服